植物墙 让自然回归城市
碧绿葱茏的藤叶,俏丽烂漫的繁花,甚至看上去鲜嫩可口的蔬菜……这些植物只能生长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吗?答案是否定的。说不定有哪天,你走在都市繁华的街头,一抬眼就能看见一面绿意沁然的墙,在建筑外立面上“长”出来的植物墙。
植物成为新型建筑墙
墙上也能长植物吗?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土壤仅仅是植物的栖息基质中的一种。只要有水以及溶解于水中的多种矿物质,并且有用于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和二氧化碳,植物就能在任何地方扎根生存,即使那是一面混凝土墙。
在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南侧的街道上,博物馆的整面墙上覆盖着的绿油油的叶子,成了人们眼里一抹独特的风景线。设计师匠心独运,让这面墙8600平方米的面积上都覆盖着植物,植物种类达170余种。走在街头,人们抬头就能看到大片的绿叶和花朵,仿佛要把整栋建筑淹没。而这一壮观景色,正是最近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植物墙”或者“垂直花园”潮流的最大样板。在繁忙的市中心,它犹如一种骄傲的象征:这里,自然正蓬勃复苏。
如今,各国建筑设计师都绞尽脑汁想创造出环保美观的建筑风景,而他们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最近在全球流行的“植物墙”或“垂直花园”潮。可持续发展最直观的体现,无非就是那一抹抹宜人的绿色。
植物墙,顾名思义即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自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当然,并不是任何一面墙都能铺满绿色植物的,设计师会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设计出造型各异,高低错落、环境和谐的墙体造型。植物种植采用散植、丛植等自然式种植,形成疏密有度、障透有序和高低错落的立体群落层次结构,促进植物墙生态系统自维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一些外国设计师认为传统的建筑材料都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原来都是水泥墙、噪音和热量在墙体间来回反射,人们能做的只是关上窗打开空调。而植物墙自身可以吸收噪音和热量,当人们打开窗户自然风就能吹入室内,人们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被誉为绿色摩天建筑师的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是目前被称为“植物建筑”的积极倡导者。他在设计中运用整面墙的植物,扇贝形的遮阳伞,太阳能板,先进的空气流通设备和构造。他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建筑物能自行收集雨水和清凉空气。这种设计使建筑物形成了一套类似于生态系统的自给自足的环境并且对额外能源的消耗大大减少。 据知,杨经文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将来设计“垂直农场”,居民可以在家里的墙上播种并收获食物。
“这些墙体并不只是未来的材料,而是关乎现在,关乎让自然回归城市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觉得那是最让人鼓舞的。”杨经文说。
植物墙常见的有攀援类植物墙、土工模块化植物墙、框架结构盆栽拼凑植物墙等,还有近些年科技观光园里的泡沫板PVC结构植物墙。形式虽然多样,但原理基本相同,基本配制包括定植结构、支撑框架、自动微滴灌系统、补光系统及各类相关附件。
植物墙的设计理念目前已经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美国、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1927年,澳大利亚就以法律形式规定,如果要建筑墙的话,必须搞植物墙。70多年来,澳大利亚的机关、私邸等,如果需要墙的话,全部种合欢树、桉树、珊瑚树等,由这些树组成了各种植物墙。
在日本,有关人员先在特殊的工厂里制好植物墙,然后再卖给需要植物墙的人。他们把制好的壁网框架放在一种特殊的水里,很快上面就长满了苔藓类植物。于是 ,这些壁网框架,便成为一块块新奇独特的生态预制件,也就是未来的植物墙。
在巴西,人们砌墙时用的是一种空心砖。在这种砖的空隙中,事先放好土和肥料。墙砌好后,人们便在上面种上草籽。只要气候适宜,小草便从里面生长出来。于是,这种墙便成了绿墙。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
突尼斯的建筑墙材料也非常特别。该地区的气候特别适合仙人掌的生长,于是,人们在需要墙的地方,就种上一排仙人掌。很快,一个个仙人掌长得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成为了一片绿色的屏障。这种墙即有造型别致的形美,又可挡风沙,改善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而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上,主题馆外墙采用了5000平方米的垂直绿化,被称为世界“最大植物墙”,而宁波案例馆选择植物作为外墙“涂层”,法国馆内采用的垂直绿化未来可能覆盖艾菲尔铁塔……为了展示未来城市生活,“植物墙”成为了不同展馆设计师们不约而同的选择,最大“植物墙”的亮相更是让这个充满绿意的概念深入人心,植物墙可谓大放异彩。
在墙面上种植物的好处从何而来?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沈允钢非常推崇植物墙面设计,他指出,植物对人类的好处可谓不胜枚举。人口、建筑高度集中的城市,自然需要更多的植物来调节脆弱的生态环境。但寸土寸金的城市,何来许多土地供给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乃至见缝插针的阳台、窗台绿化,都成为绿色生命的重要舞台。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一项生命活动,而城市中接受太阳辐射面积最多的,就是建筑外墙。“外墙涂料都怕阳光,尤其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因为它会导致涂料的老化,可植物最喜欢的就是阳光。”毕生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沈院士认为,利用植物遮蔽外墙,是一种绝顶聪明的选择。“生长茂盛的外墙植物,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还能为建筑有效隔热、降温,甚至调节湿度。”
据专家介绍,植物墙既有分隔内外空间的功能,又有葱茏的色彩,给人以舒适与美感。它能阻隔大量光热辐射,夏季可使建筑内部温度降低 7-15 ℃ ,冬季则可使室内保持恒温。此外,植物和基质对声音匀具有较强的吸收功能,并且能消耗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能吸收如甲醛、苯、二甲苯,二氧化硫等千于种空气污染物,有效遏制城市热岛效应。
后期养护才能留住绿色
植物墙商业化对社会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贡献,作为一个如此好的构思,世界各地都在研究开发推广。不过,从技术上和美学角度上看,目前所有的例子并不一定都是算成功的,有专家总结,在建筑墙的设计理念方面,相互模仿的比较多,其中很多都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因此不乏绿色建筑墙变成“枯墙”的案例———
即使在世博会开展期间植物墙曾成为游人眼中成为一时的风光,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视觉效果,但据悉,在世博会闭馆之后,由于先天设计的缺陷和后天的缺乏保养,一些展馆的植物墙还是表露出颓势:一些展馆的墙上杂草喧宾夺主;有一些展馆把绿墙拆除了,更有甚者直接用仿真植物代替。
广州也有相应的例子。位于珠江路沿线的立体绿化带曾经以新颖美观成为乡村绿化范例,不过最近不少市民发现,这些载在栏杆上的绿化植物中出现了不少枯死的现象,更有人说植物墙上的植物"活不长",相关工作人员过一段时间就会来把原先的植物换掉,非常浪费资源。
据了解,没有成熟的系统结构和科学的后期养护,植物是很难健康生长的。植物学家们总结,植物墙对植物栽培介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目前,技术人员已研发了专门用做植物墙的栽培介质,全部采用绿化垃圾中的枯枝落叶等有机废弃物,作为植物生长的主要“土壤”和肥料,并添加椰丝等植物纤维为原料,这种特殊配方不仅满足植物两年内正常生长的需要,还具备轻质保水、理化性状良好、无异味、不易发生病虫害、介质不松散、不脱落、能与根系紧密结合成一体的优点,介质配方从原材料到最后的栽培介质回收,均避免了浪费自然资源。
有专家认为,植物墙对栽墙植物也要选择,室外植物墙主要从感官上选择植物的搭配,主要来源于能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室内植物墙则从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植物中选择。而由于植物墙是用植物层层叠加的,因此供水灌溉的问题也很重要。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旦植物长时间停水就会导致很大的损失。因此植物墙还需要一个智能的灌溉系统。 必须配置时间控制器以达到定时供水,还有具备缺水报警的功能。
在后期维护管理方面,专家们指出,目前国内现在最好的技术就是 标准垂直绿化系统组合技术,其中自动控制的滴灌施肥系统、湿度感应预警系统、叶面给水微喷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在立体绿化行业,已成为中高端绿化的首选。如何在后期养护中留住绿色,也是关键。